上班族壓力大,常常用腦過度,出現頭痛現象,甚至連帶出現眼睛不舒服的情況,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劉教授提到這是臨床常見的頸源性頭痛症狀,有3種肌肉拉筋法可以幫助改善此問題,請看劉教授的詳細解說:
肌肉呈放射性疼痛,頭痛連帶出現眼痛
Jojo:長期辦公室久坐的朋友,最常見的困擾就是用腦過度,常常在寫策劃的時候感到頭腦發脹,然後眼睛也會開始痛。請教劉教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連帶性的疼痛呢?
劉教授:你剛才提到的是在臨床上最常見的一類,頸源性頭痛,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有關係的。
現在使用電子設備機會特別多,所以除了頸部肌肉痠痛之外還會伴隨疼痛現象,而這個疼痛位置會表現在不同部位,譬如前額、側面、後邊枕部,這種疼痛又稱為神經性疼痛、神經血管性頭痛、枕大神經。實際原因就是頸部的局部肌肉發炎了,所以才造成長期的酸痛不適,通常好發年齡層在50歲左右。
有的疼痛會影響不同肌肉,會帶來放射痛現象。比如說如果影響到斜方肌,疼痛就會放射到顳處;影響到胸鎖乳突,可能會感覺眼內深部疼痛地厲害;影響到深層枕下肌、風池穴的話,會造成眼內的深層疼痛,並伴有眼睛痠脹難受。
這種疼痛影響了督脈、膀胱經、膽經的範圍,所以要局部作針灸治療,如果結合拔罐和推拿按摩的手法會更好。為什麼呢?我們發現像一些頑固的偏頭痛,只服用止痛藥的效果不一定好,但是如果結合針灸的話就會有效果。
另一類叫做叢急性頭痛,症狀是一側特別痛,每次發作時間長,頭疼時間可以持續1~2個小時。這個時候可以尋求傳統醫學、自然療法來治療。

頸源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健康1+1製圖)
3種肌肉拉筋法,改善頭痛現象
Jojo:請教劉教授,如果我們真的發生這種頭痛現象,有沒有方法可以幫助自我緩解呢?
劉教授:推薦大家拉筋的手法,剛才我們強調從肩膀到頸部約有16條肌肉,這些肌肉有淺有深。淺層肌肉往往是主要的運動肌肉,與日常生活的活動有關,深層肌肉是幫助固定身體內部骨頭,因為人類運動得有一個基礎,其它部分才能動。
作為日常保健,有3條肌肉要重點關注:
1. 拉伸斜方肌:斜方肌的覆蓋面積特別大,從頸部一直到十二胸椎,所以它最容易疲勞,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動作,包括頸部伸展旋轉、側擺。因此這塊肌肉容易疲勞、損傷,因為它長期處於收縮狀態,當它缺少營養的時候就會出現酸痛、代謝慢的現象。
這時候將頭轉向左側,然後把耳朵對向對側腋窩,用手輔助拉筋,重複3次,每次30秒再增加角度。注意第一次一定不要太用力,因為需要讓肌肉有暖身、放鬆的過程,千萬別上來就用蠻力去拉,容易造成損傷。
2. 拉伸胸鎖乳突肌:胸鎖乳突肌的功能是往前彎曲和旋轉頸部,往後伸頸部同時向對側旋轉,然後再拉伸就可以把整個肌肉拉開,重複3次,每次30秒再增加角度。
3. 拉伸提肩胛肌:拉伸右側肌肉的同時,把鼻子左側的腋窩位置用手輕拉,重複3次,每次30秒再增加角度。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