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普及率高,為何疫情依然居高不下?既然疫苗無法防傳染,世衛又是基於何種原因才通過疫苗的呢?疫情持續2年了,依然無法讓社會回歸正常生活,鄭元瑜醫生提出關鍵2原因,請看鄭醫生的詳細解說:
疫情嚴重的2大原因:疫苗抗體效力因時間長而下降和病毒不斷變異
Jojo:很多民眾問說:為什麼全球疫苗普及率這麼高,疫情還是這麼的嚴重呢?甚至之前有位朋友問我說,疫苗無法防止病毒傳染,那為什麼世衛還要批準通過?請教鄭醫生,您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鄭醫生:我們還原一下當初的情況,世衛當時用EUA緊急授權通過,表明疫苗是基於第3期人體臨床實驗發現,疫苗可以防傳染,所以才在社會上開始推廣接種疫苗。起初確實疫苗也起了防止傳染的作用,使美國的Alpha疫情在5月底時疫情降低了,但是當時並不知道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下降速度快,而且快到低於防傳染門檻。正常來說有抗體的時候,搞不好就可以起到防傳染的作用,但是對新冠病毒就沒有辦法,所以在Delta疫情出現之前疫苗還有效用。
從5月底到6月初之後,Delta變種快速地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加上它有部分免疫逃脫特性,然後施打疫苗者的抗體時效已超過6個月,所以基於這2個原因疫苗就無法有防傳染的效果。那麽關於群體免疫的說法,這件事情是沒有辦法去實現的,譬如當初認為武漢原始株的R0值大約是2.5~3,換算成有七成的人具有防傳染免疫力就可以達成群體免疫。如果說疫苗跟臨床試驗報告一樣,有九成效果的話,那也要全國八成的民眾去施打疫苗,才能讓七成的民眾產生免疫力。而且還要扣掉小孩子的部分,因為沒辦法證明小孩子的安全性。
所以Delta變種疫情的R0值是7,全國要85%的民眾有防傳染免疫力才行,那時基本上就已經達不到了,而Omicron變種就更高,R0值是8到15根本不可能。所以短時間內不可能證實小孩的安全性,就更不可能全面開放小孩施打,因此單靠疫苗來達成群體免疫力的希望就徹底破滅。
其實要對抗病毒沒有那麼簡單,譬如新冠是RNA病毒,同樣針對RNA病毒的疫苗有德國麻疹、日本腦炎、黃熱病,這些疫苗的效果都不錯。而近期同樣是RNA病毒的登革熱,像它在菲律賓就出現ADE問題,ADE同樣也是RNA病毒,但是針對ADE的疫苗從頭到尾都沒有研發出來,甚至累計全世界3000萬人感染。
那新冠疫苗就很幸運地有先前疫情建立的基礎,所以才製造出大家熟悉的輝瑞、莫德納、AZ疫苗,雖然它有已知的重大危險或罕見副作用。至於說未來會不會有長期性的副作用也不知道,所以WHO在2月23號召開了會議,提出對於未來新冠疫苗要制定新的評估方法。針對目前有些民眾具備中和抗體,可是同時病毒還在持續變化的狀態,然後用新的審核標準來研發新疫苗,我認為科學家可以有雄心壯志,但是也要考慮現實。就是對於病毒這種充滿未知的生命領域,還是要心存敬畏之心。
清楚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才能順應環境變化
Jojo:福西博士說:「現在疫情大流行已經快要走入地方流行病的狀態了」,請教鄭醫生,對於民眾來說要怎麼樣漸進式的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呢?
鄭醫生: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知道自身的狀態,譬如有什麼特殊疾病、年齡多大、有沒有自然感染過、施打過疫苗,因為目前有九成以上的民眾已經有抗體,但是不一定能防止感染。
英國在1月底的時候有項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年齡層有98%的人,都已經具有中和抗體,其中一些抗體是疫苗打出來的。前面提到兒童不允許施打疫苗,但是調查發現8~11歲的兒童具有中和抗體的比例卻高達82%,而這一群人完全是經由自然感染獲得抗體保護力的,所以這給其它國家都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就是說全社會兒童不施打疫苗的影響是相當有限的,那像香港有些兒童發生染疫後死亡的案例,這部分就要去研究個別案例,是否有其它的共存疾病。譬如說他是屬於EB病毒,小孩子就會出現死亡現象,我認為只有特殊狀況的兒童,像是患有癌症、先天性疾病等,如果他可以從疫苗中得到好處的話再考慮接種問題。因為英國衛生部都表明,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並非迫切性的需要。
所以回到前面的觀點,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免疫狀態,是否屬於高風險人群?如果說本身免疫力屬於比較弱的人,真得儘量想辦法去維護身體健康,強化自身免疫力。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