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新冠疫苗強製令,疫苗是否決定疫情的走向,疫情給人帶來了什麽?請看歐洲病毒學家及傳染病專家董玉紅博士的深層分析及受到的啟示。
00:00 疫情的啟發
Jojo:哈佛研究報告專家有一個論點:打不打疫苗,不是疫情走向唯一的決定因素。甚至有很多人在打不打疫苗的問題上很糾結。我想請教董博士,這次的事件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思考呢?
董宇紅博士:其實科學家發現很多東西都是新認識,新學到的。比如亞拉巴馬大學的伯明翰分校傳染病學系的醫學教授–邁克爾·薩格博士,更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個疫情幾乎無法被預測,我面對這個疫情感到非常的謙卑。因為我沒有能力預測會發生什麼,真的。”[1]
而在68個國家的研究中都指出疫情和疫苗沒有太大的關係,那疫情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02:00 從顯微鏡發現疾病
我們從19世紀一位德國科學家魯道夫·魏爾肖,用當時發明的顯微鏡觀察到了很多病變細胞改變。這項學術研究直到今天,為臨床醫生們帶來重要的思考模式。譬如抽血化驗看血裡有沒有細菌?肝臟是否腫大,取肝臟組織來看有何病變?
如同新冠患者,我們測陰試紙、拍肺部X光片,都是為了找病因。人們開發抗病毒藥、疫苗都是針對顯微鏡下看到的病因。
這個病毒在身體裡面,所以就制造了抗病毒藥。抗體可以保護人們不得這個病毒,就用疫苗來預防。新冠病毒引起的這個病可以說是一個綜合癥,五臟六腑都可能發生病理改變。
5:00 隱形健康殺手
我們看不到人體是否有什麼原因,導致我們容易感染病毒。俗話說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在的因素會導致人體容易感染病毒。人體的免疫力,從物理屏障到上皮細胞,到先天性的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這五道屏障組成了完整的一道抗病毒防禦屏障。那為何完整的防禦屏障會無法抵擋病毒的入侵呢?
比方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大量醫學資料上已經證實偏食導致營養不良、抽煙、喝酒、經常熬夜、疲勞、脾氣暴躁,都會降低五大屏障的抗病毒能力。而免疫力的降低,就等同於雞蛋有了縫,病毒就容易入侵。
若我們保持基本營養攝入,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那人體的抗病毒能力可能就會增強,就不易感染,所以是否要打疫苗也就不是決定因素了呢?
10:13 納米級病毒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物質大小一般是半厘米和一厘米左右。而病毒只有幾十納米,一般不超過一百納米。我們知道原子彈爆炸,發出的能量是現在人們認識到的最有威力的。比方說,燒一塊木頭,它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跟同等重量的木頭裡面的原子核爆炸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哪個更大呢?沒法比,物質越微觀它的能量越大。


現代醫學對人體是否生病很重視,因此有一個生活質量的評分。比方說有個SF8,是一種對自我健康狀態的評估,非常的重要。[2]評估問題包括精力是否旺盛?生活上的活動、工作是否受到影響?情緒是否受到幹擾?這些問題就都能反映出人體的能量高低。

13:18 擺脫病毒負能量
這次的疫情讓世界幾乎癱瘓一年半多,經濟重創、社交距離,甚至社會形態都被改變了。
長期感染新冠的患者,雖然看不到顯微鏡下的病毒,卻深感疲勞。嚴重的肌肉無力,生活質量評分很差,患者能量水平很低下。我記得有一個長期心慌的患者,他做好沙拉後卻沒有力氣去吃了。因為他的能量水平只夠他作菜,他已經被負面能量嚴重的傷害了。
反過來我們觀察那些沒被病毒感染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自我感覺非常健康,精力充沛,為別人著想,自我情緒控制良好,生活質量比較高,也就是充滿正能量的人。因此要想擺脫這病毒,我們要想一些辦法,去增強人體自身的正能量。當我們有正能量時,病毒就會害怕遠離我們 。
新冠疫情開拓了我們的思路,給我們帶來兩大啟示:
第一,它是巨大的負能量,帶給我們巨大的傷害。
第二,加強自身的正能量就能遠離病毒。
🎯數據來源:
[1]大紀元時報:COVID-19 Cases, Hospitalizations Plummet in Southern US, Rise in Northern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