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變種唾液含量高?未來要與病毒共存,該朝哪些方向前進呢?長期負面情緒和壓力,消耗能量、影響免疫力!

南非研究指出,Omicron變種在唾液裡病毒含量很高,未來檢測方式是否會轉變可以期待;經歷兩年的防疫,民眾的身心靈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力,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也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鄭醫生在直播中提出要從生活中適當調解壓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持續採用當前的防疫措施,並慢慢找出與病毒共存的辦法

Jojo我們,甚至於全世界要怎麼樣來預防Omicron變種呢,鄭醫生有什麼樣的見解?

鄭醫生:去年5月臺灣流行Alpha突變株,當時基本上是靠非藥物、非疫苗的方式,加上各種行政公衛的手段來控制疫情的,整體疫情在6月中旬快速下降。臺灣當時第一劑疫苗的施打普及率還不到5%,所以全部都是靠傳統的方式來防疫的,而現在面對傳染力強的Omicron變種,要單靠非藥物非疫苗去框列接觸者,然後做精準隔離、限制群聚就非常困難了。但目前的好處是第1劑疫苗接種率達80%,第2劑接種率70%,雖然疫苗的共用是防止重症跟死亡,但對社會來講就能防止醫療超載。

所以臺灣近期内,或許會發展出與病毒共存也說不定,但並不是說現在從清零政策切換到與病毒共存,然後什麼防疫措施就都不管了,不是的。要讓疫情退去,還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才能讓醫療資旅可以正常運作,而且注意不要排擠常規醫療。就是在疫調的幫助下,將特定範圍內限制聚會、人群流動,持續戴口罩、勤洗手,甚至部分停班停課、保持社交距離,才有可能逐漸發展出與病毒共存的狀態。

Omicron變種在唾液中病毒含量高,戴口罩仍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

Jojo根據南非的研究報告,Omicron變種的病毒含量在唾液中是更高的,而且就以往防疫的基本功來看,還是很難阻斷病毒的傳播。所以有關於防疫的方法,鄭醫生您還有哪一些建議呢?

鄭醫生:Omicron變種在唾液的病毒量確實是較高的,譬如說兩天前從境外入境持PCR陰性檢測的旅客,但是一到臺灣落地後,檢測出的陽性機率很高。或許是因為鼻孔採檢方式太難受,所以採檢棒沒有足入深入鼻孔內的關係。

那病毒在唾液、鼻腔內的病毒量這麼高,加上新冠病毒被證實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氣溶膠傳染的能力,那就會使口罩的防護力大打折扣。譬如說有兩個人在室內都戴上口罩了,但是普通醫療口罩對於氣溶膠的防護力能維持八成,所以口罩本身只能起到基本的防護效果

長期負面情緒和壓力,消耗能量、影響免疫力!

另外,長時間的防疫政策,使社會各方面都積累了不少壓力,而這些負面情緒和壓力都會使身體免疫力降低。有很多科學研究報告都提到,情緒、壓力、心理狀態都會影響干擾素、B細胞、T細胞功能分子的免疫功能,因此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就會消耗身心的能量,因此需要從生活上去調養、補充能量。

有的人可能對此持懷疑態度,覺得這是兩件不相關的事情。過去在醫學界也會將這種情況視為巧合,但是臺灣有位醫師前輩,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當初思考觀念開闊一點,或許就會更早得知治療方法。醫學前輩有位病人扁桃腺細菌感染,但是當病人因為其它疾病的關係而服用抗生素時,他的胃病暫時性的好轉了。而後來醫界也證實,胃部會感染幽門螺旋菌,然後出現胃潰瘍;但是當病人服用抗生素去清除幽門螺旋菌的時候,同時也能幫助治療胃潰瘍。

所以我們剛才說看神韻藝術的演出,為什麼能讓人改善身體狀態呢?就是因為情緒、壓力,心理狀態被改變了,所以身體才會產生變化。但是要如何在短短幾個小時内發生變化呢?我們簡單的假設,譬如說現在有無線充電的設備,可以不用完全接觸充電座,就可以把電能傳輸到電池上。那當我們在專注觀賞藝術表演的時候,專注本身是能隔絕掉很多心中雜念的,因為專心所以沒有雜念,加上表演內容很純淨、善良、美好的時候,那就會產生良好的傳導效果,對人體起到好的影響。

感染科醫生

留下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