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影響免疫力?O型血有天然免疫力,較不易感染?

從施打疫苗以來,免疫力低下的人都是優先被考慮的族群。另一方面,《自然》雜誌最新的一篇研究指出,有些人是「具有天然免疫力」的人,他們不易感染新冠,就算感染也不易得重症。

00:00 有誰有天然免疫力?

Jojo:目前主要針對給免疫低下人士打第4劑,但從施打疫苗開始之後,免疫低下的人都是最先被考慮到的族群。

另一方面,《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報道指出,有些人是具有天然免疫力的人。他們不容易感染,就算感染也不易得重病,那到底哪些人具有天然免疫力呢?

董宇紅博士:確實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人,他怎麼暴露他也不會感染,就好像先天的就帶有一種抵抗力一樣的。那科學家、醫生們從疫情爆發以來,為了理解背後的基因、生物學層面的原因,就發起一個全球的項目,叫做Covid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

16位來自美國、希臘、法國,和10幾所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作者,在《自然-免疫學》權威雜誌上,發表一篇初步研究報告。[1]

文章在引言裡舉了幾個例子:

1.研究者們發現在一些家庭裡,除其中一個配偶外,幾乎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被感染。

2.比方說在疫情面前同樣接觸病毒的人,差異非常的巨大。有的人是無症狀感染,有的是有症狀的,還有重症的,另外還有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的。

差異的原因分為兩部分,病毒是外因,而人體內在層面,感染這個病毒的因素就是內因,

02:54 感染新冠病毒是概率問題?

Jojo:假設說家裡有10個人,九個人都感染,那只有一個人不感染,這應該是概率的問題?

董宇紅博士:你覺得好像是個概率,其實不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概率事件。舉例說丟硬幣,正反兩面的機率是50%,好像是個概率。但實際上丟硬幣的方向、速度、空氣濕度以及風向啊,其實這些原因都決定硬幣落下時,會是正面或是反面。

很多人覺得是染疫是隨機的,但其實偶然是不存在的,而必然往往是有原因的。我們仔細地分析,背後都有這個人自身的內在原因,包括年齡、基礎的健康狀態,還有生活作息,睡眠是否規律?

另外精神神經免疫學表示,人的脾氣、性格、行為方式、處世方式和幸福觀等都會有影響。因此從人的物質到精神的各方面及行為,內在外在的整個一個綜合狀態都決定,在面對病毒時的結局,是決定他是否被感染。另外家庭環境也有關聯,比方說家庭和工作,社會環境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比方說老年人容易得重症,因為整個免疫機能是衰老的,抗病毒能力是低下的。就像體重指數超重的人,跟體重適中正常的相比,體內有慢性炎症狀態,抗病毒能力是低下的,那就容易得重症。更不用說抽菸喝酒,和患有各種慢性病的人,整個臟器的機能都處於低下的程度。

另外,《自然》雜誌給我們總結出幾個重要的因素,比方說:

1.綜合多個研究的成果發現,人體產生干擾素的能力和水平,實際上是決定是否得新冠病毒,或是否容易得重症的主要因素。比方說干擾素產生量的多寡,是能極早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的環節。

2.發現得重症裡的10%以上的人,存在干擾素的自身抗體,換句話說他自身對這個干擾素抵消了一部分,抵消了干擾素的部分,當然對干擾素作用就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那最後這些人就易得重症 。

3.70歲以上得重症的患者中20%的人體內,會產生中和生理濃度的干擾素抗體,使干擾素無效,因此也易得重症。

因此發現產出高水平干擾素的人,不易感染新冠,且他不易得重症。

另外,《自然》雜誌還提出了血型因素,ABO血型系統。發現不同血型的人,可能得病毒的幾率不同。

08:07 血型會影響我們得新冠嗎?

Jojo:剛才講免疫力的問題能理解,可是董博士怎麼會突然講到血型呢?

董宇紅博士:其實血型跟人體的健康有密切聯繫,因為血型跟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有關。血型就是在紅細胞表面一些突起,將A型血比喻成方形的突起,B型血的是三角形的凸起,AB血的兩者皆有,最後成為多角形的紅細胞。

O型血是表面什麼凸起都沒有,比喻成鵝卵石。最早在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病理研究所的生物學家藍施泰納首次發現的ABO血型系統。O型血占據63%左右,其次就是A型血、B型血、AB型血。

O型血的紅細胞能夠被其它非O型血的任何一種型來兼容。這個ABO血型系統,它不僅決定血型,也跟人體的免疫應答、調節,還有細胞凋亡都有關係,因為這種凸起也表達在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的表面。

研究發現A型血的人,有可能得胃癌的機率會較高,然後A、B或者AB型的,得胰腺癌的機率較高,也是跟免疫功能或促炎症因子的分泌有關係。

2020年1月份來自荷蘭學者的研究,發現把非O型血和O型血的人相比,圖中格子的最下面一排,紅色越高就表示風險越大、越危險。也就是說,這些非O型血的人跟O型血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得心臟病、血栓性的疾病或是高血脂。

[2]

12:52 O型血不用打疫苗?A型血是高危險群?

《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血型感染新冠病毒的易感性、重病率都不同。總結《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和英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十幾所大學,發表在《血液之聲》雜誌上的綜述,發現O型血的感染率可能性較小,重症率也較低。

科學家們分析,可能是O型血的人,體內存在天然保護性的抗體,可以直接使病毒不容易與細胞結合,起到不被病毒感染入侵的作用。

A型血的人沒有天然的保護性抗體,在他血液裡可能有些物質成分,可以增加心血管的併發症和重病率,也可能增加新冠病毒對人體細胞的入侵能力,但此機制還需更多的機制學研究來做驗證。

Jojo:依照剛才的分析,O型血是否不用打疫苗也不會感染?

董宇紅博士:雖然O型血比起其它血型更具保護力,但並非高枕無憂。還有很多方面因素我們要同時地去注意。因為除了血型提供的保護之外,健康飲食、睡眠,還有營養和維生素的補充和情緒控制也很重要。

所以說不把一個單一的因素絕對化。隨着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發表,人們也會越來越全面地了解抗病毒的奧秘,了解越多的生命科學奧秘,從而掌握更多的抗擊病毒的力量。

🎯數據來源

[1]《聲音血液》期刊:ABO blood group and COVID-19: a review on behalf of the ISBT COVID-19 Working Group

[2]《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期刊:Genetically Determined ABO Blood Group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and Disease

歐洲病毒學及傳染病專家

留下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