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大流行在Omicron變種的推動下,終於接近尾聲了嗎?

自從Omicron變種快速傳播之後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地方流行病”,甚至包括專家在内都在討論,疫情是否已經到了尾聲了呢?請看鄭醫生從傳染病學的角度爲大家解答:

3種流行病區域的定義

Jojo自從Omicron變種快速傳播之後,就出現了地方流行病的詞彙,所以很多民眾和專家都在猜測,是否這場疫情已經走到尾聲了呢?請鄭醫生從傳染病學的角度來為我們解答,什麼是大流行,什麼又叫做地方流行病,這場疫情是否已經到尾聲了呢?

鄭醫生:我們講的地方流行、區域流行跟大流行,是根據傳染病它的傳染能力,和傳染範圍去區分的。也就是說這個區分基準,並沒有包括疾病的嚴重程度,所以可能這個疾病的傳染範圍小,但它可能卻是很嚴重的疾病。以下是3種不同流行病的定義區別:

1. 地方病:疾病在一個人群或地區中間持續存在,擴散程度相對低。

譬如當初MERS雖然沒有在全世界大流行,但是實際上它的致死率是很高的;蚊子會傳染登革熱,在東南亞稱登革熱,中南美洲稱黃熱病,這兩種是比較類似的病毒,同樣都是靠蚊子在傳染。雖然它本身也容易產生重症,但是這一種登革熱需要透過特殊的蚊子傳播,有地理範圍的局限性,所以就不容易在全世界擴散,影響範圍相對就比較小。

2. 流行病:病例突然上升,並在大量人口中間擴散。

傳播範圍可能是一個國家或鄰近幾個國家,甚至是一個國家裡面的幾個省份。流行區域比較小,但可能會在全世界幾個不同的地方傳播。

3. 全球大流行疫病:多個或多過大洲或者全世界病例突然上升

傳染病起初在區域流行,可能隨後會影響到好幾個國家,使大流行擴展到幾大洲,甚至是全球範圍。

地方病、流行病、全球大流行疫症的區別。(健康1+1製圖)

造成區域流行疾病的3個原因

如果說地方病有擴散成區域流行的傾向的話,分別是由三個原因所造成的:

1. 病原體。

2. 傳染媒介。

3. 人。

這三者互相互動、變化的時候,疫情就會產生變化。譬如病原體的變化就像是流感病毒突變,流感病毒一突變就可能產生大流行,而傳染媒介,就像是氣候的變化,造成蚊子數量增加,分佈範圍變廣,然後人出國旅遊把疫情帶到其它地方。但是人會有群體免疫的能力,包括群體免疫、自然感染免疫力、施打疫苗免疫力。

反過來說,如果要想把大流行縮小成區域或地方流行的話,也是要從這三方面著手的,而人往往是比較被動的不讓事態惡化。比如說濫用抗生素,那麼細菌也會產生更多的抗藥性突變,而抗病毒藥物又會導致抗藥性病毒的產生,就是說不要濫用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傳染媒介的部分,譬如說禽流感的防治,就要嚴格的管理養雞場、養鴨場,甚至養豬場都要用網子防止跟野鳥接觸,才不會出現禽流感跟病毒的混合狀況。還要去做環境消毒,做隔離檢疫跟限制聚會、交通,把傳染媒介阻擋。而人體本身就是要提升自我的免疫力。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專家說疫情接近尾聲呢?他的意思是,大部分的人都已具有防新冠發展成重症的基本免疫力了,也就是說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活動時,這個疾病就會慢慢的沒有那麼強的傳染力。但是在更多人有基礎免疫力的情況下,確實新冠就會慢慢轉變為地方流行病,但是差別在於這轉變的過程中,還會有多少人會出現重症、死亡的機率,有多少國家會受到強烈的疫情衝擊,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Jojo我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大家也希望我們能趕快的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但是就像鄭醫生剛才說的,確實也不能夠預估恢復的時間點,但是還是可以期待它的進展。

感染科醫生

留下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