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3%的人需要腎臟移植,和3%的人需要肝臟和心臟移植,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異種移植」出現了。但是在移植過程和後續是否會對人體帶來風險呢?請看林曉旭博士的詳細解析:
詳細解析異種移植2個案例
Jojo:最近有一個關於醫學倫理的議題,也就是異種移植,在1月份的時候,來自美國2位大學的研究者,第一次將基因豬的心臟和腎臟移植到人體內。請教林博士,到底什麼是異種移植呢?
林曉旭博士:異種移植其實就是把非人類的器官移植到人體。實際上從醫學界到實驗界,早就做了不同種動物之間的器官移植。譬如把豬的心臟移植到猴子身上,但是我認為異種移植包含了很多複雜的醫學和社會問題。
我們看兩個具體例子,首先是馬里蘭大學把豬心移植到人體的案例,在今年1月份時被報道出來,接受豬心臟的病人叫David Bennett,他是癌症末期患者。當時醫生判斷患者已經不適合接受正常人捐獻的器官了,因此他們就跟患者提出,做移植豬心的實驗。
那麼在轉移器官的過程中,就要對基因進行調整和修飾,然後再把修改的基因加入豬的染色體內。在這過程中還要確保器官移植後,不會出現排斥反應現象。
大家想想,當你把豬的心臟或腎臟移植到人體時,如果豬心會長大的話,那麼你的心臟空間就無法承受,所以豬心成長的過程都得給它抑制掉。
而且豬的肝臟還可能帶有內源性的病毒,如果把它轉移到人體裡面的話,是否內源性病毒的染色體,就會影響到人體的染色體呢?而且在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長期的移植排斥(chronic rejection),因為長期的移植排斥是造成器官衰竭的主因。
但是根據媒體的報導,我只看到了初期的消息,但是並沒有看到患者的實際存活情況,或是有無其它的排斥反應的相關報導。

第2個例子是阿拉巴馬大學,把豬的腎轉移到人體的異種移植。移植對象是一位已經腦死亡的患者。這是家屬同意、而不是出於本人同意後做的移植手術。

手術過後,他們發現在短時間內腎臟能正常的運作,而且也沒有出現急性的移植排斥現象,因此從結果來說,手術是成功的。

但是假設時間長一點呢?譬如說2週後,患者的腎功能還會不會存在呢?這種移植方式是否帶來其它的排斥反應呢?目前這部分都不清楚。
那麽,為何會出現異種移植?目前有83%的人需要腎臟移植,10%的人需要肝臟,3%的人需要心臟移植。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可是器官供應卻跟不上,所以他們就會考慮從動物器官來著手,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可以救人一命的機會。

異種移植備受醫學倫理爭議的2個原因
Jojo:每次說到異種移植的議題時,為何會有在醫學倫理上的爭議呢?
林曉旭博士:有2個原因。
1. 應不應該去移植動物的器官到人體,因為人們在傳統、倫理方面都會覺得既然是人體器官,來源也應該是人體才對,而不是其他動物。
2. 在器官移植之後,會出現細胞記憶(cellular memory)的相關問題。2000年的時候在《整合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部分移植心臟的患者,會帶有他人的生活記憶,包括興趣、性生活、飲食愛好等,這些變化都是因為隨著心臟移植後乘載了原有的記憶。所以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
也就是說,器官本身的功能,不僅是人們所知道的那樣。因為完整的器官裡面包含了很多細胞和染色體的成分,當它們整合到受體裡面時,就有可能在基因、細胞水平上影響到受體。
因為西方醫學界對這些方面的研究並不是很重視,但是我覺得這是人們應該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有3方面原因:
1. 患者經過移植以後,會不會使他的個性、心理、生理上產生巨大的變化?反過來說,對於接受移植的人,他是否本身心裡也曾面臨巨大的挑戰呢?
2. 公共健康方面的問題。譬如豬確實帶有內源性的病毒,在患者移植器官以後,會不會也會感染其它動物的病毒或細菌呢?或者說在經過移植到人體後,給病毒製造突變的機會、讓原本在動物之間傳播的病毒,能夠傳到人身上呢?
3. 患者是否需要長期監護也是一個問題,然後需要有多少的藥物來幫助患者,抑制長期的免疫排斥,在這個方面也不清楚。但是把整個豬的內臟移植到人體上,肯定會帶來多方面的免疫排斥現象的。而且隨著動物器官的衰竭,會有更多的動物細胞進入到人體系統的,而這過程中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們也不知道。
總體來說,這裡面牽扯很多倫理方面的問題,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從短期的利處來看似乎是解決了臟器供需的問題,但是就長遠而言,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會有多大,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數據來源
[1] 馬里蘭大學:UAB announces first clinical-grade transplant of gene-edited pig kidneys into brain-dead human
[2]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AB announces first clinical-grade transplant of gene-edited pig kidneys into brain-dead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