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micron打敗了Omicron變種?BA.2的出現,會給疫情帶來變數嗎?

很多人認為Omicron變種的出現,意味著新冠疫情將轉變為大型流感病毒,然而最近一個比Omicron變種更強的子變種出現了,BA.2子變種的出現會給疫情帶來什麼樣的變數呢?造成危險的程度又有多少?

BA.2子變種可能會取代Omicron變種,成為新病毒株?

林曉旭博士:首先說一下Omicron有多少個亞變種,或者叫子變種,這兩種叫法只是中文翻譯上的區別,但是基本上英文唸法對應的就是subvariant。

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病毒在不斷的變異過程中,肯定會不斷的會出現新的變種。因為在它不斷突變的過程中,病毒在不同的蛋白基因上會朝著不同方向在變化著。

所以如果從基因測序角度來說,變種病毒是會不斷地被積累下來的。目前為止在全球範圍針對Omicron變種,也發現它有幾類子變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BA.1、 BA.1.1和BA.2,另外是非常少見的BA.3。

Omicron亞變種在全球的數量。(健康1+1製圖)

但是它的基因測序不見得能夠及時的進行基因檢測,所以肯定會發生進一步的突變,而現在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是子變種BA.2,因為它在2022年1月份以後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目前針對BA.2的基因序列資訊並不多。那麼,為什麼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呢?大家知道Omicron變種跟Delta變種,與原來的病毒相比就已經有很強的傳播力了,但是在這種變種基礎上又出現了BA.2,而且它還呈現上升趨勢的話,就說明BA.2本身有複製和傳播方面的優勢。

圖中右下角的紅色部分代表子變種BA.2,目前全球子變種還是以BA.1和BA.1.1為主導,但是BA.2在美國很多州都已經檢測到了,所以它已經一定範圍的散播面積了,現在就要看它在各地會花多長時間取代另外兩種變種。有2個因素會導致BA.2成為新的主導病毒株:

1. 人體呼吸道的BA.2病毒量,跟BA.1.1相比會差多少?

2. 是否會造成再次感染?譬如說在家中或密閉空間的病毒傳播力為何?

全球Omicron BA.2變種快速上升。(健康1+1製圖)

從這些方面來講,大家還是要有思想準備,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媒體以及政府專家都在期望著,Omicron變種能夠成為流感一樣的存在,然後人們能夠更好的與病毒共存。但是我們並不了解感染Omicron變種後,會帶來哪些長期的病症和副作用,以及是否跟以往長期新冠的病症會有所不同。而且WHO的專家也曾警告過,以病毒發展的方向來說有可能還會產生更強大的毒性,或者有更強的傳播力,當然最擔心的就是,是否會出現最強毒性的變種。

BA.2子變種的突變數高,傳播力更強

我們看一下BA.2子變種的基因測序方面,它已經與BA.1和BA.1.1有明顯的區別了。圖中最上面橫排為BA.2子變種基因序列,紫色處代表主要基因片段上的突變數量,而基因測序的檢測對象是病毒群,那麼BA.2子變種的基因序列基本上,已經超過75%都能夠檢測到基因突變。所以BA.2子變種跟原來的Omicron變種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它在基因複製方面的蛋白功能上,已經出現一些顯著的變化。

Omicron BA.2變種vs.Omicron變種。(健康1+1製圖)

接著看BA.2子變種的刺突蛋白,這裡只有顯示出它主要N端的部分。可以看到它在最上排的左側T19I、L24S等位置上,發生重要的突變,而這裡會牽扯到N端跟整個受體結合的構像。因為從3維構像來看它的突變位置,會有受體結合區域的變化。不過在其它變種突變的紫色部分上,BA.2變種基本上都是呈現白色方框,所以它是一個相當不同的突變株。基於這點就可以追溯BA.2突變株是從哪裡被檢測出來的,它是怎麼傳播開來的,為什麼與先前的變種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Omicron BA.2變種刺突蛋白突變。(健康1+1製圖)

因為如果都是從Omicron變種突變出來的話,按理說它的刺突蛋白不應該有如此明顯大範圍的變化,所以我覺得有可能是BA.2跟Omicron和其它變種發生了重組的關係。所以現在有發現BA.2變種的傳播力,可能會比原來的Omicron變種增強1.5倍,但是實際情況還需要持續的觀察。

Jojo :所以BA.2變種的出現會給疫情帶來變數嗎?它的危險程度會有多少呢?

林曉旭博士:我覺得肯定會出現變數的,因為病毒並沒有停下突變的腳步,是人們經歷了長期的防疫政策所帶來的身心疲倦,所以會對病毒有所期待它能如預期的那樣。從病毒的發病率來看,丹麥的研究將BA.2、BA.1變種做2代發病率的比較,發現經過一週的時間後,Omicron變種的2代的發病率約為29%;BA.2子變種可以達到39%的發病率,增強了30%,因此發現BA.2的再次傳播力比BA.1強。

丹麥研究:Omicron BA.2二代發病率。(健康1+1製圖)

另外,丹麥的研究針對家庭的傳播率、易感率兩部份,跟是否接種過疫苗進行了比較。補充一點,易感率是指病毒突破感染的情況。如果假設BA.1為參照的話,那麼不論是否有接種過疫苗,只要一遇上BA.2子變種,都幾乎呈現翻倍增長。那麼如果是在家庭傳播率的部分,以BA.1作為參照的話,沒有接種過疫苗的者一旦遇上BA.2子變種後,傳播率就會加速;已經接種過疫苗或施打加強針的人,相對來說就會減弱一些,但是加強針的時效性有多長?這個就得注意了。

丹麥研究:Omicron BA.2傳播力。(健康1+1製圖)

🎯數據來源

[1]Outbreak.info:List of mutations

[2]醫學預印平台: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VOC subvariants BA.1 and BA.2: Evidence from Danish Households

美國病毒學專家

留下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