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重症、致死率影響都很低,那麼是否需要強制給他們施打疫苗呢?數據顯示12~17歲青少年在施打第2針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的比例明顯高於其它年齡層。
12~17歲青少年打新冠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炎比例高!
Jojo:病毒學免疫學專家羅伯特馬龍博士,近期提出了為何不建議給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議題。想請教林博士,兒童感染Omicron變種的致死率是多少?兒童、青少年要特別注意接種疫苗有哪些副作用呢?
林曉旭博士:疫苗的種類很多,但是對於常見批准於兒童使用的疫苗有哪些潛在的風險,醫學界是有比較明確認知的,不管是卡介苗還是小兒麻痹症、天花疫苗等等。目前新冠已在世界上流行幾乎2年的時間,但是對於新冠疫苗會給兒童帶來多少的傷害性,醫學界對這部分的了解還是很有限,而且過去的數據顯示,兒童的重症率、致死率都很低。
數據顯示,0~4歲的兒童基本沒有死亡案例,15~24歲略有死亡的案例,因此基本上重症率、致死率都非常低。反過來說,確實有打疫苗後造成重症和致死的案例,從疫苗副作用統計數據庫的數據來看,0~17歲有小孩在施打疫苗後死亡的案例。而且通常疫苗副作用的統計系統,收集數據時會有較強的滯後性,所以實際上的死亡人數可能更高,因此這就牽扯出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明知新冠對青少年和兒童的重症、致死率都較低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必要施打疫苗的議題。

打疫苗和感染新冠後的死亡案例。(健康1+1製圖)
在疫苗對青少年副作用的數據中,12~17歲青少年不管在施打第二劑強生或mRNA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和心包炎的比例明顯高於其它年齡段。因此這就不僅僅是疫苗的設計方式問題,還牽扯到刺突蛋白在體內的副作用問題。

進一步來說,男性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的比例非常高,年輕男性約占70%,在12~17歲、18~24歲、25~44歲的3個年齡段當中,也各占約20%的發病比例。

按理來說,年輕人的血液循環、代謝系統、心臟應該是非常強盛的,但是罹患心肌炎、心包炎的比例,居然高達20%左右。從施打不同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的比例來看,主要以莫德納和輝瑞為主。
雖然目前的統計數據跟接種疫苗的人數相比是較低的,但是我認為基本原則就是不要造成傷害。
當造成有一定人數罹患疾病的時候,就要慎重的去對待這個問題,而且要考慮出現這些症狀後,是否是一個簡單的可逆過程,會在短期內康復、變成重症等等。

mRNA疫苗的7大潛在副作用
以下是mRNA疫苗的7個潛在副作用:
1. 心血管問題
2. 胃腸道問題
3. 神經問題
4. 免疫問題
5. 內分泌問題
6. 川崎病
7.多系統炎症綜合症

所以我覺的針對是否要給兒童施打疫苗的問題上,確實值得好好考慮,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也在質疑要不要給兒童打加強針,我覺得不僅是打不打加強針的問題了。雖然FDA有給疫苗公司緊急授權許可,但是從數據庫呈現的數據問題來看,有些方面FDA是應該要重新考慮的。

兒童施打疫苗出現潛在副作用的3種原因
補充一點,施打疫苗也會有再短期內出現副作用的現象,下面3個原因說明疫苗為何對兒童有潛在副作用:
1. 打疫苗時,刺突蛋白繞過先天免疫系統。
2. 較大量的刺突蛋白進入血液,跟其它的受體結合,造成血液系統的病變性變化、血小板減少。
3. 封裝脂質納米顆粒層帶來的額外毒性。
兒童施打疫苗後的5點中期副作用
如果人體多個系統出現發炎綜合症的話,是很容易發展成重症的,那麼如果把這種風險放在兒童身上的話,是否等於把兒童暴露在更多的潛在風險之下呢?下面5點是疫苗對兒童的潛在中期副作用:
1. 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肌炎、心悸、心包炎、血小板減少、血壓升高、偏頭痛。
2. 腸胃道問題,包括腹痛腹瀉、嘔吐。
3. 神經問題,包括肌肉痙攣、癲癇發作、貝爾氏麻痹、運動障礙。
4. 免疫問題,包括炎症、過敏、皮疹、淋巴結腫大。
5. 內分泌問題,包括月經大量出血、月經絮亂。
如果是自身免疫系統反應的話,有可能引起川崎病綜合症,嚴重的話會發展成多系統的發炎綜合症。所以在推動給小孩接種疫苗的過程中,要考慮施打疫苗後長期內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因為有時連醫生都不會往這方面想,還可能會認為是小孩的作息不正常,或是食物過敏而引起的身體不適。
所以從新冠流行以後,有很多的臨床試驗都還沒有結束,就已經推出來了。可是本來在小孩施打疫苗的問題上,就需要更嚴格的去把關,而非只是快速地推動施打疫苗。如果說要強制青少年施打疫苗的話,我認為從現在看到的數據來說,好像還沒有必要做強制施打疫苗的措施,就是說在強制施打疫苗的部分,還是希望各國政府能更慎重地做考慮。
🎯數據來源
[1]The Epoch Times:‘Think Twice Before You Vaccinate Your Kids,’ Dr. Robert Malone Warns Parents on COVID-19 Shots
[2]《毒理學報告》:Why are we vaccinating children against COVID-19?
[3]《個人化醫學期刊》:Myocarditis and Pericarditis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 Inequalities in Age and Vaccine Types